不失聯(lián),需要你的加星
點擊上方藍字→主頁右上角 ···→設為星標
你好啊,我是朵朵~
又是羨慕魔都小伙伴的一天,居然把千年的石窟都 " 搬 " 到上海來了。
麥積山泥塑、克孜爾洞窟、敦煌飛天 ... 不用趕人流高峰出遠門,也能走進神秘、精彩的歷史文化。
-1-
麥積山石窟
麥積山石窟在甘肅天水,它和敦煌莫高窟、大同云岡石窟、洛陽龍門石窟并稱 " 中國四大石窟 "。
或許是因為后三者的光芒太過耀眼,總感覺了解麥積山石窟的人不多,而能夠來到這里親眼一看的人就更少了。
都說麥積山石窟保存了大量精美泥塑佛像,被譽為 " 東方雕塑陳列館 "。好在這次寶龍美術館的展覽,得以讓我們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。
穿越時空的凝視
麥積山石窟藝術的千年回想
|時間|2025.7.22-10.26
|地點|上海閔行區(qū)漕寶路 3055 號
|門票|88 元
這次展覽是麥積山石窟在上海最全面、最多樣的一次亮相,全面呈現(xiàn)它 1600 年的歷史精華。
展廳中都能看到什么呢?
一共 137 件石窟展品,涵蓋了泥塑佛像、洞窟壁畫、石雕造像碑、泥塑殘件、復制洞窟、微縮洞窟模型、研究文獻等等,其中精品文物 62 件,一級文物 12 件。
展覽分為 4 個單元,按照麥積山石窟的精神、藝術、技術和融匯并列展開。
相信我,一踏入就被那肅穆又親和的佛像氣韻所吸引,仿佛感受到 " 東方微笑 " 的溫暖注視。
這個占據(jù) C 位的小沙彌,來自 133 窟,或許是忽然想起了某件趣事,喜悅和羞澀的微笑惟妙惟肖。
同樣是來自 133 窟的影塑飛天,原本是龕楣的裝飾,后來從龕上墜落后,但在千年的時光里,它依然靜默地微笑。
這是宋代 " 釋迦會子 " 造像,細膩刻畫佛祖見子的復雜神情與孩童委屈之態(tài),突破傳統(tǒng)佛像莊嚴模式,展現(xiàn)動人世俗情感。
這件來自 117 窟的石雕佛,這樣靜謐的微笑讓人沉醉,微表情一覽無余。尤其是那低垂的衣褶,層次分明,有一種厚重的質(zhì)感。
除此之外,還有 3 座等比例的復原窟來到了現(xiàn)場,它們每一個都非常有代表性。
比如這個西魏時期的 123 窟,同時也是了解西魏佛裝與世俗服飾關系的絕佳地點。
佛教的袒右式袈裟,漸漸被寬袍大袖、褒衣博帶式所影響,逐漸接近士大夫形象。
這是第 62 窟,是北周時期保存最完好且未經(jīng)后世重修的洞窟。
無論是佛、菩薩,還是弟子、力士,都展現(xiàn)出了當時塑像的基本特征,和西魏的 " 秀骨清像 ",以及隋唐的豐滿圓潤就會形成鮮明對比。
相信我,展廳中總有一尊佛像、一幅壁畫,或者是一座石刻,讓你在看到它的第一眼,就仿佛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正中眉心、靈魂共振。
當行走在展廳中,看到那些斑駁的壁畫和造像,麥積山的真容,恰在這 " 無形 " 之中顯現(xiàn)。
或許有形的終將逝去,而無形才得以永恒,所以在展覽中,我們才得以看到很多當代藝術與新媒介,續(xù)寫石窟藝術的生命。
比如它可以是一種 " 游絲 ",
它也可以是一種 " 裝置 ",
它可以是一件 " 空衣 ",
它還可以是一次 " 借花獻佛 " 的行為藝術。
或許真正的傳承,從來都不是復刻形貌,而是讓傳統(tǒng)在創(chuàng)新中永續(xù)呼吸。
-2-
克孜爾石窟
看完了天水麥積山,如果再往前追溯,那一定要提到新疆的克孜爾石窟,它可是更早的一顆西域明珠。
從 2023 年開始,新建成的中國近現(xiàn)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在這里開辟了一個專門的區(qū)域,復刻了一座西域石窟!
AR 數(shù)字探尋
龜茲文化遺產(chǎn)之美
|時間|常設展覽
|地點|上海楊浦區(qū)周家嘴路 3678 號
|門票|免費
整個仿真洞窟外形就像來到了新疆,一下子把人帶入大漠黃沙的環(huán)境中。
走進去什么樣呢?
來到洞窟內(nèi)部,迎面就是滿壁斑駁絢麗的壁畫,雖然是復制窟,但置身其中就像是回到了千年以前的龜茲古國都城。
站在壁畫面前,總會忍不住放慢腳步,細細觀賞這些壁畫上的人物和場景,恍惚間耳邊仿佛響起了古老的樂曲聲。
展覽主要復原了三個洞窟:
一個是克孜爾石窟第 38 窟,又稱 " 伎樂窟 ",因為壁畫中有許多演奏樂器、載歌載舞的場景而得名;
還有一個是克孜爾石窟的第 17 窟,這里有非常多的菱格本生故事畫。
第三個是庫木吐喇石窟的第 21 窟,它是一個近年新發(fā)掘的重要洞窟。
漫步其間,可以看到克孜爾石窟壁畫中描繪的古代龜茲人民生產(chǎn)生活場景,農(nóng)作、狩獵、歌舞伎樂,活靈活現(xiàn)。
擔心看不懂怎么辦?
去年展覽推出了數(shù)字導覽,通過手機和 AR 眼鏡的交互導覽,那些 " 沉睡 " 的壁畫 " 活現(xiàn) " 起來~
你可以看到瓔珞輕輕搖動,猴王左右搖擺,除了看,耳邊還有語音講解,讓你在欣賞美的同時還能增長知識。
今年暑期還特別推出 " 博物館奇妙夜 ",從 7 月 19 日起至 8 月 9 日,每周六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 8 點,想象一下夜游洞窟,應該也是別有一番感受吧!
-3-
敦煌莫高窟
要說這些石窟里邊,知名度最大的,應該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了。
現(xiàn)在全國的敦煌展也不少,上海目前就有兩個。
一個是上海圖書館淮海館的 XR 大空間展覽,戴上特制設備,跟隨引路的青鳥,就可以開始一場沉浸式穿越之旅。
斑斕佛國、神仙瑞獸…分分鐘被震撼到頭皮發(fā)緊。
流動的敦煌:千色之城
XR 大空間體驗展
|時間|2025.7.5-9.20
|地點|上海徐匯區(qū)淮海中路 1555 號
|門票|60 元起
在這個展覽中都能看到什么呢?
它分為兩部分,一個是 XR 體驗,還有一個是展示空間。
其中 XR 體驗又分了兩版,一個是娛樂版,一個是鑒賞版,簡單說就是,娛樂版通過游戲化的設置,在 720 ° 的全景影像中玩轉(zhuǎn)莫高窟。
而鑒賞版則是通過引導,欣賞 14 個經(jīng)典洞窟,了解它的建筑形制和壁畫工藝,從莫高窟藻井絢麗的青金石藍天花板,到飛越玉門關時駝隊的漫漫黃沙,都逼真地呈現(xiàn)在眼前。
也只有真正近距離觀賞過這些石壁、懸崖上的國寶奇珍,才能有底氣說一句:要在這個世界上談想象力,還得是咱們的老祖宗。
除了穿戴設備,這次展覽還有一個線下空間可以看。
比如在 " 天樂和鳴 " 板塊,有 3D 打印技術復原敦煌壁畫中的樂器;
在 " 萬物有靈 " 板塊,把敦煌神獸呈現(xiàn)出來,翼馬、青鳥、九色鹿就在你眼前。
在 " 美學溯源 " 板塊,介紹了敦煌壁畫中常用的顏料,像朱砂、石青、金箔等等。
這樣的一種設置,相信就是在玩中學,特別適合小朋友們。
除了這個展覽之外,在楊浦區(qū)長陽創(chuàng)谷,還有一個新開的敦煌當代藝術展。
登臨出世界
|時間|2025.7.18-2026.3.20
|地點|上海楊浦區(qū)長陽路 1687 號長陽創(chuàng)谷南 3 樓
|門票|59 元
展覽以 " 塔 " 為核心,講述了它在歷史、建筑,以及當代表達中的不同呈現(xiàn)。
展廳的設計本身就像一座可以攀登的寶塔,隨著展線向上,我仿佛一步步 " 登塔 "。
20 多件文物,有精美的車馬儀仗俑、石造像塔、寫經(jīng)卷軸、金銀器皿等等,非常巧妙的是,每件文物旁還配有當代藝術作品與之呼應。
古今對照,碰撞出奇妙的火花,這種策展方式現(xiàn)在也開始在國內(nèi)流行起來。
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件展品,其中一個是藝術家鄭靖的裝置作品《映心》,它和一件來自敦煌藏經(jīng)洞的唐代寫經(jīng)《寶塔心經(jīng)》形成了對話。
《寶塔心經(jīng)》非常獨特,將《心經(jīng)》的文字排版成一座寶塔的形狀,被稱為 " 塔形經(jīng)卷 ",原件現(xiàn)藏于大英圖書館。
鄭靖老師受到此啟發(fā),用金屬和光影裝置再現(xiàn)了經(jīng)文筑塔的意象:遠看像一座發(fā)光的塔,走近還能看到經(jīng)文的字影流動,仿佛跨越時空,和千年前寫經(jīng)的高僧產(chǎn)生了心靈共鳴。
還有一件,則是瓜州博物館的 " 鎮(zhèn)館之寶 " 唐代象牙造像。
它是一座掌心大小的象牙佛塔,合攏外觀是一尊合掌的小塔,打開后里面雕刻著 54 幅連環(huán)畫似的佛陀一生故事。
圖源:新甘肅
據(jù)說這件象牙佛造像通體由整塊象牙雕成書頁狀,內(nèi)外共有 279 個人物形象,甚至連車馬、飛鳥都精細入微,堪稱鬼斧神工。
更傳奇的是,它原本出土于敦煌榆林窟,經(jīng)歷戰(zhàn)亂輾轉(zhuǎn),原件現(xiàn)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,如今展出的是由大師依原件復制的唯一作品。
這些傳世文物與當代藝術的結(jié)合,讓人既敬畏傳統(tǒng)之美,又感受到新生的創(chuàng)造力。
一鍵獲取紀錄片《石窟中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