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2025 年,當所有手機都在追求全能、堆料、水桶機的時候,蘋果卻 " 逆流而行 ",做出了一臺極度專注的 iPhone Air。

為了極致的輕薄,它砍掉了攝像頭、揚聲器,甚至連續(xù)航都只是 " 剛剛好 "??梢哉f,這既是一臺你拿起來就舍不得放下的 " 藝術品 ",也可能是一臺當主力機使用,會讓你時常抓狂的 " 奢侈品 "。
在將 iPhone Air 當做主力機深度使用一周后,我想和大家聊聊,為了這臺極致的 "Air",我們到底犧牲了什么,以及這種犧牲又是否值得。
這才是真正的 Air
第一次拿到它時,相信你會和我一樣認為,這是一臺蘋果在 2025 年打造出的最極致的 iPhone。你可能用過 iPad Air、MacBook Air,但相信我,只有當 "Air" 這個詞綴放在 iPhone 上時,你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義。165 克的機身,塞進一塊 6.5 英寸的大屏,握在手里,真的是一種 " 無感 " 的體驗。

" 天藍色 " 是這次 iPhone Air 的主打配色,這種淺色系也完美貼合了 "Air" 的名字。它采用拋光鈦金屬邊框,代價就是得經常擦拭指紋,但如果你能接受,裸機使用的體驗真的會讓人上癮。


首先就是續(xù)航。先說結論,它超出了我的預期,但當主力機用,很難堅持一整天。從這一周的電池圖能夠看到,有好幾天,我的電池使用都超過了 100%。如果你在辦公室,或者周末出去玩能隨時補電,Air 的表現可以接受。但如果你需要經常在外跑業(yè)務,或者出差,充電寶肯定是必備了。


另一項被網友廣泛討論的,就是單揚聲器。這個妥協對我影響不大。因為我?guī)缀醪话咽謾C橫過來用。豎屏使用時,單揚聲器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音量小了點。但如果你是重度橫屏游戲或觀影用戶,就需要慎重考慮。
最后就是背部的單攝。它依然是那個熟悉的 iPhone 味道,26mm 焦段,日常記錄足夠。有人說它沒有 Apple Log 很遺憾,但我個人認為,如果真的要 " 嚴肅創(chuàng)作 ",或者將 " 影像 " 視作重心,從一開始就該選擇 Pro 系列,不是嗎?

國內首款純 eSIM 手機亮相
iPhone Air 是目前國內在售的,首款采用純 eSIM 的智能手機。它的亮相,也意味著 eSIM 開始在國內普及。

從剛上線當天網友的各種測試,到今天可以說情況基本穩(wěn)定。一句話總結:只要你想安裝國內三大運營商的 eSIM,那么你最多只能裝兩張 eSIM 卡,這一點和蘋果官網描述一致。
各大平臺上,大家對 eSIM 的抱怨主要有兩方面,一是只能存兩張,對經常出國旅行的多卡用戶不友好;二是開卡流程十分繁瑣,不僅要跑線下營業(yè)廳,可能還要面對工作人員業(yè)務不熟悉的窘況。
經過我的實測,目前北京聯通對 eSIM 的培訓十分完善,在我走訪的兩家營業(yè)廳,工作人員對 eSIM 業(yè)務都非常熟悉,而且現場工作人員也表示可以異地補卡,更換 eSIM 的流程也十分絲滑,在不排隊的情況下,僅需三五分鐘即可完成全部開卡操作。
當然,在場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當前 eSIM 業(yè)務屬于試商用階段,也許會面臨到各類問題,這個也請大家理解。
所以說,當前各類用戶遇到的種種問題,確實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,我們恐怕只能等待 eSIM 不斷成熟。
Pro 的現實主義與 Air 的理想主義
在使用 iPhone Air 的這一周,這款產品給我的體驗也越發(fā)明晰。它就是一臺長板極長,甚至激進到有點 " 不完善 " 的產品。

對我而言,這臺手機是我心目中能被叫做 " 手機 " 的產品。它不是一個沉重的工具,而是一個你樂于拿在手里去把玩的 " 設備 "。
上一次給我這種感覺的,是 2017 年的 iPhone X。再上一次,可能就是 iPhone 4 了。
今年的 iPhone,在我看來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。

不得不說的是,在 2025 年,使用 iPhone Air 其實是一種奢侈。尤其是在這個 " 實用主義為王 " 的時代,用它做主力機,意味著你要舍掉包括大電池、強影像、穩(wěn)定性能釋放、雙揚聲器等等,你所能得到的,其實就像它的名字一樣,"Air" 那般無負擔的體驗。

而選擇 Air,其實并不需要那么多理由。
" 我愛它 ",這就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