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創(chuàng)|路知遙 編輯|Cong
在特斯拉宏大的 AI 敘事中,Dojo 超級計算機可以被看作是最神秘也最硬核的 " 屠龍之技 "。它承載著馬斯克用自研算力驅動 FSD 、給出自動駕駛最終答案的野心,也曾被華爾街的分析師們給出高達 5000 億美元的估值。然而,這場持續(xù)數(shù)年的豪賭,一夜之間全部歸零,5000 億美元就此成為泡影。
" 現(xiàn)實主義 " 屈服 " 理想主義 "
Dojo 的解散伴隨著重大且高頻次的人事調整:Dojo 負責人、芯片界傳奇 Peter Bannon 離職,團隊成員或被重新分配,或另謀高就——其中約 20 名核心成員,將流向了一家名為 DensityAI 的新創(chuàng)公司。這一決定由馬斯克親自下令,六年前被賦予 " 特斯拉 AI 心臟 " 使命的超級項目,就此終結。
Dojo 的誕生與落幕,都源于馬斯克對未來的終極判斷:汽車的終點必然是自動駕駛,而自動駕駛的 " 心臟 " 就是 AI 和驅動它的超級算力。他之所以如此重視超級計算機,甚至不惜為此投入百億美金進行一場前途未卜的自研,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算力是實現(xiàn) Robotaxi 宏偉藍圖的唯一 " 燃料 "。
" 自研 "vs" 合作 "
應該說,全世界的科技型電動車企業(yè),在現(xiàn)階段對于汽車的發(fā)展方向都有著共同的認知。他們都在嘗試擁抱 AI,把 AI 寫進自己的核心戰(zhàn)略——在中國,這已然司空見慣,早已不是簡單的技術跟進,而是一場關乎品牌 " 靈魂 " 的 " 軍備競賽 "。
比如,何小鵬就把 AI 視為小鵬的基因。他之前就說:" 小鵬已經(jīng)明確未來 10 年的發(fā)展方向,就是成為一家全球化的 AI 汽車公司。" 在他看來,未來的汽車競爭,核心正是 AI 技術的競爭。
和小鵬類似,理想也正向著 AI 公司的發(fā)展方向一路狂奔。去年年底李想在 AI Talk 上的豪言壯語猶如耳畔:"2023 年年初發(fā)布戰(zhàn)略愿景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,把人工智能從一個隱藏的戰(zhàn)略,變成一個開放的陽謀的戰(zhàn)略。" 從理想的角度看,AI 不僅僅是技術,更是產(chǎn)品力本身。
在這場變革中,誰掌握了 AI 能力,誰就掌握了定義產(chǎn)品的權力,誰就擁有了與用戶持續(xù)連接的 " 靈魂 "。很顯然這一點,也不會因為馬斯克對 Dojo 項目的反復而出現(xiàn)動搖。不管對馬斯克還是中國車企,在 AI 方面的布局,更多時候是自研和合作之爭,但 AI 的大方向,已然無法質疑。
重塑行業(yè)的終局之戰(zhàn)
Dojo 的落幕,是這場宏大變革中的一個注腳。AI 對汽車行業(yè)的沖擊,絕非僅僅是增加一項 " 自動駕駛 " 功能那么簡單,它正在從根本上重塑整個行業(yè)的生態(tài)與未來。
最直接的影響,是汽車產(chǎn)品本身的定義被徹底顛覆。汽車正在從一個交通工具,進化為一個可移動的 " 第三生活空間 "。未來的競爭,將不再是馬力與扭矩的較量,而是算力與模型的比拼。商業(yè)模式也隨之改變,一次性的硬件銷售,正逐步讓位于 FSD 訂閱、軟件服務等可持續(xù)的收入模式,而 Robotaxi 網(wǎng)絡,則是這一模式的終極形態(tà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