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,97青草香蕉依人在线视频,男人的天堂国产综合,伊人中文字幕亚洲精品

<style id="pje8p"><tr id="pje8p"></tr></style>
    • 關于ZAKER 合作
      鈦媒體 19分鐘前

      2025 上半年消費圖鑒:情緒、性價比與錢的流向

      文 | 鏡相工作室,作者 | 李丹,編輯 | 盧枕

      一晃神,2025 年又過去了一大半。今年上半年,哪些消費熱點令你印象深刻?是沖到影史票房排行榜前列的《哪吒 2》,還是炒至天價的 LABUBU?是一票難求的五月天演唱會,還是火爆出圈的 " 蘇超 " 比賽?是瘋狂撒錢的外賣大戰(zhàn),還是紛爭不斷的汽車圈口水戰(zhàn)?

      從宏觀數(shù)據(jù)看,今年消費市場整體的活力不錯。6 月份,CPI 終于擺脫了連續(xù)的負增長,同比上漲 0.1%,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漲 0.7%,創(chuàng)下去年以來新高;7 月,核心 CPI 同比上漲 0.8%,連續(xù)三個月擴大,顯示內需在持續(xù)修復。上半年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24.55 萬億元,同比增速 5%,比去年全年快了 1.5 個百分點;最終消費支出對 GDP 增長的貢獻率高達 52%,成為 GDP 增長的內生主力。

      這樣的成果來之不易,一系列擴內需政策起了作用,中國經濟的 " 煙火氣 " 正在回來。

      但目光放到身邊,個體的感受千差萬別,呈現(xiàn)出強烈的分化。社交媒體上,年輕人用 " 經濟毛細血管 " 來形容自己的觀察:外賣騎手的普通話變好了;遇到的網約車司機是破產工廠小老板的概率變高了;五星級酒店也賣 28 元下午茶了;好評返現(xiàn)從五塊變成了五毛;商場空調沒以前制冷了;曾經的 " 中產三寶 " ——滑雪、露營、自行車也都退燒了,公園、河岸、圖書館都擠滿了人。

      消費者沒有團購優(yōu)惠的飯不吃,沒有國家補貼的大件不買;餐飲老板抱怨生意冷清,客單價越來越低,連海底撈這樣的大公司都不好過;購房政策一松再松,可年輕人還是不買房,一邊對比過去和現(xiàn)在,一邊沉迷買金豆和 LABUBU。

      宏觀指標反映的是總量和趨勢,但人們的消費決策還受收入預期、信心和社會心理影響。消費的分化,也給各行各業(yè)帶來了風險或機遇,我們翻了翻各大公司的半年報,想看看今年上半年,人們都把錢花在哪了。

      情緒消費火熱,老登消費退場

      上半年,情緒價值是一個高頻詞,也是為數(shù)不多大家樂于花錢的地方。

      Future Marketing 發(fā)布的《情緒消費崛起 :2025 年市場格局與未來走向》顯示,2013 年以來,我國情緒消費相關產業(yè)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2%,預計 2025 年中國情緒消費市場規(guī)模將突破 2 萬億元。

      去逛商場,二三層的服飾箱包等消費品店門可羅雀,負一層的潮玩和彩票卻越開越多;年輕人熱衷于在 jellycat 快閃店玩過家家,把 149 元一根的毛絨胡蘿卜視作自己的 " 阿貝貝 ";長得像保時捷的小米 Su7 排隊等車,黃牛加價,銷量遠超預期,讓造車多年的新勢力們嘆為觀止;還有中國的第一款 3A 游戲《黑神話:悟空》霸榜 steam,《哪吒 2》刷新票房榜……某種程度上,它們有情緒消費的屬性。

      作為潮玩賽道的頭部,泡泡瑪特是繞不開的一家公司。即便你沒看過它的業(yè)績報表,大概率也能想到 LABUBU 給泡泡瑪特創(chuàng)造了怎樣的營收奇跡。人們?yōu)榱诉@只齜牙咧嘴的小怪獸甚至大打出手,不惜花上幾十倍的溢價。即便總有人發(fā)出 " 一個塑膠娃娃憑什么那么貴 " 的質疑,年輕人也會留下一句 " 我買的是情緒價值 " 然后轉身離開。

      泡泡瑪特根本不愁賣,只愁產能跟不上。

      上半年,LABUBU 給泡泡瑪特創(chuàng)造了 48.1 億的收入,但泡泡瑪特還不止一個 LABUBU,MOLLY、SKULLPANDA、CRYBABY 和 DIMOO 都分別創(chuàng)造了 10 億以上的收入。

      翻開財報,數(shù)據(jù)更是驚人。泡泡瑪特上半年營收 138.8 億元,同比增長 204.4%;歸母凈利潤 45.74 億元,同比增長 396.5%;毛利率由去年的 64% 增長到 70.3%。泡泡瑪特的凈利潤甚至超過了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同期 4.74 億歐元(約 39.61 億元人民幣)的水平。

      潮玩賽道的其他公司例如卡游,借著年初《哪吒 2》的爆火,導演親筆簽名卡牌一度被炒至 9.5 萬元天價,也在沖擊上市,2024 年全年營收達 100.57 億元,同比增長 278%。

      哪里的錢好賺,公司最清楚。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也想在潮玩賽道分一杯羹,更新了自己的愿景和定位,要做世界第一的 IP 設計零售集團,而不是曾經的生活好物集合店。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孵化的潮玩子品牌 TOP TOY,今年上半年營收 7.4 億元,同比增長 73%,同時也在準備分拆上市,剛剛完成一輪融資,交易后估值約為 100 億港元。

      在當下,情緒消費已不再單指那些大眾觀念里 " 無用 " 的悅己消費品,如盲盒、卡牌、解壓玩具,越來越多的日常品類也開始追求 " 情緒價值 " 帶來的溢價,或通過 " 情緒價值 " 進行差異化競爭。前者如高端護膚品、精品咖啡、設計家品等,通過個性化的品味支撐溢價,后者如小米汽車,在一眾 " 冰箱、彩電、大沙發(fā) " 里通過顏值和馬力勝出,或像好望水的 " 望 " 系列(望杏福、望梅好)命名,精準切入婚宴、聚餐等場景,成為 " 平替香檳 "。

      小米半年報顯示,2025 年第二季度,多項核心指標創(chuàng)歷史新高:營收 1160 億元,同比增長 30.5%;經調整凈利潤 108 億元,同比大增 75.4%。最受市場關注的智能電動汽車及 AI 等創(chuàng)新業(yè)務分部收入突破 200 億元,二季度小米汽車業(yè)務經營虧損大幅收窄至 3 億元,預計下半年實現(xiàn)盈利。

      與情緒消費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,是 " 老登消費 " 的退場。" 老登 " 是網絡流行語,通常指代思想傳統(tǒng)、習慣固化的中年或老年男性。" 老登消費 " 就是指以這個群體為核心,代表其價值觀和社交方式的消費模式。情緒消費是 " 里子消費 ",為自己開心,而老登消費更多是 " 面子消費 ",向外尋求身份認同。比較典型的就是白酒。

      在 21 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僅有貴州茅臺、五糧液、山西汾酒等六家營收和利潤保持了正增長,其余 15 家兩項經營指標都出現(xiàn)倒退。2025 年第二季度,白酒全行業(yè)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減少了 5.0% 和 7.5%。

      昔日被譽為 " 藥中茅臺、送禮佳品 " 的片仔癀,2021 年高光時刻總市值達 2900 多億,如今只剩 1200 多億元。2021 年至 2024 年,該公司營收增速從 23.2% 下降至 7.25%,歸母凈利潤增速從 45.49% 下降至 6.42%。最新 2025 年半年報顯示,片仔癀營收與凈利雙雙下滑,是近 11 年來首次。

      而 " 老登消費 " 另一大品類,高端茶,業(yè)績也不好看。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約 6.73 億元,同比下滑 17.1%,盡管 " 對原材料成本及勞工成本嚴格控制 ",但期內凈利率還是從 8.5% 降至 7.2%,茶葉、茶食品、茶具三大主力業(yè)務全線收縮。

      情緒消費的本質是讓 " 我 " 的感受成為消費的核心。日本學者三浦展前不久前出了本新書《第五消費時代》,認為從 2021 年到 2043 年的這 20 多年,日本和中國將進入 " 第五消費時代 "。一個重要價值觀轉變是:大家從對競爭與成功的渴望,轉向追求個人生活品質與內心滿足,從 " 工具性 " 消費過渡到 " 即時滿足性 " 消費。

      情緒興起、老登退場,一方面是代際更替——年輕人(Z 世代)成為消費主力,他們更個體化,追求興趣認同和情緒價值。但更大的背景是,經濟增速放緩后,宏大敘事讓位于 " 小確幸 ",年輕人用情緒消費對抗焦慮,而非追求階層展示。畢竟,買茅臺送禮本質上是對未來的投資,但在不確定性前,還是當下的快樂更重要。

      對年輕人來說,情緒不是可選消費,而是剛需。

      可以買貴的,不能買貴了

      年輕人的消費觀是 " 該省省,該花花,騎著共享單車去酒吧 "。會為情緒價值一擲千金,但同時也在壓縮日常性的消費。" 性價比 " 依舊是今年消費最重要的關鍵詞。

      疫情之后的過去兩年,人們有過一波報復性消費,不計投入地把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。2023 年,餐飲、酒店、旅游、線下演出等都迎來爆發(fā)式增長,大量餐飲上市公司、酒旅平臺、航司等業(yè)績高速增長。但當時間來到 2025 年,人們逐漸意識到即使疫情結束,很多東西終究是不可逆的改變了,消費積極性出現(xiàn)下滑。

      尼爾森 IQ 發(fā)布的《2025 中國消費者展望》報告顯示,從 2024 年 1 月起,中國消費者對未來財務情況的態(tài)度由樂觀轉為更加謹慎。

      兩年前人們還愿意花幾千幾萬住天價民宿,如今更多是在城市里 city walk。曾經社交媒體上流行的還是送自己一張千元機票,人生是曠野,現(xiàn)在打開首頁是幾萬條想要通過罵航司改變票價的留言," 再漲價通通卸載!機票不到 300 以下就不去!"

      旅游 OTA 平臺攜程網,看業(yè)績還在穩(wěn)步增長,但亮點更多在海外。今年上半年的 " 免簽入境游 " 范圍不斷擴展,攜程國際 OTA 平臺總預訂保持同比超過 60% 的增速,入境游預訂同比翻倍,帶動整體業(yè)務持續(xù)恢復和增長。

      2025 上半年,航空公司運送的乘客越來越多了。據(jù)第三方數(shù)據(jù)平臺航班管家統(tǒng)計,上半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 3.7 億人次,同比增長 5.9%,民航整體客座率也高于 2024 年上半年 1.9 個百分點。但與此同時,機票價格持續(xù)下降。據(jù)《財經》報道,2025 年上半年,民航國內經濟艙含稅平均票價達 740 元,同比下降 6.9%,相比 2019 年下降 7.8%。

      南方航空以半年 8328 萬人次的客運量成為上半年最繁忙的航司,但在同樣都是虧損的國有三大航里,南航也是唯一一家同比虧損還在增加的,算是干的越多,虧的越多。

      國內酒店的日子也不太好過。華住集團 2025 年一季度財報顯示,華住中國 RevPAR(可出租客房收入)為 208 元 / 晚,同比下降 4%,創(chuàng) 2023 年疫情恢復以來新低,第二季度有所回升至 235 元,但也回不到 2024 年的水平。其他頭部酒店如首旅、萬達、錦江,上半年 RevPAR(可出租客房收入)、ADR(日均房價)、OCC(入住率)三大經營指標同比均有下降。

      在一些剛需品上,人們的錢還是要花,但是更謹慎了。

      比如餐飲。由于疫情后大量開店造成嚴重內卷,過去兩年餐飲業(yè)不好過是共識。久謙中臺統(tǒng)計,2024 年全國餐飲閉店數(shù) 409 萬家。據(jù)《餐飲老板內參》,截至 2025 年 5 月 22 日,上海千元餐廳數(shù)量較 2022 年縮減 40%,北京縮減 47%,深圳縮減 57%,杭州縮減 35%,內地千元餐廳整體數(shù)量較 2022 年縮減 50%。

      2025 上半年,呷哺呷哺收入 19.42 億元,同比下降 18.9%;全聚德上半年營業(yè)收入 6.3 億元,同比下降 8.34%;九毛九上半年收入 27.53 億元,同比下降 10.1%,凈利潤 5871 萬元,同比下滑 13.7%,店鋪層面經營利潤率從 13.0% 降至 11.8%;絕味食品上半年營收 28.2 億元,同比減少 15.57%,歸母凈利潤為 1.75 億元,同比減少 40.71%。

      作為標準化和供應鏈標桿的海底撈也沒能獨善其身,上半年營業(yè)收入 207.03 億元,同比下降 3.7%;凈利潤 17.55 億元,同比下降 13.7%。 海底撈 CEO 茍軼群在業(yè)績會上說:" 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極致性價比、差異化、個性化以及情緒價值等,友商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新品,吸引了部分消費者,對海底撈的堂食有一定影響。"

      堂食不好做,但外賣在增長。上半年,海底撈來自外賣業(yè)務的收入為 9.27 億元,較同期增長 59.6%。除了傳統(tǒng)火鍋外賣,主打一人食場景的海底撈 " 下飯火鍋菜 " 外賣增長迅速,上半年貢獻超過 55% 的外賣收入。外賣已經成為海底撈營收占比第二的業(yè)務。外賣對百勝中國的銷售貢獻也越來越大,上半年外賣銷售同比增長 17%,肯德基增長 18%、必勝客增長 14%。

      過去消費者會為了海底撈的服務付費,也有聚會、社交的場景需求,但當外賣平臺滿減補貼使外賣更劃算,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們就不會再選擇堂食。

      已經上市的茶飲六小龍里,蜜雪冰城各大經營指標都遙遙領先,賺了 27.18 億,同比增長 44.1%;緊隨其后的是同樣主攻下沉市場的古茗,整后利潤 10.86 億,同比增長 42.4%。而最早上市的高端現(xiàn)制茶飲奈雪的茶,成了唯一一家虧損的上市茶飲企業(yè)。

      除了吃喝玩樂,其他都是 " 非必選消費品 ",萬物都有平替,性價比是唯一鐵律。從護膚、家電到日常小物,品牌光環(huán)褪色,全網比價、插件比歷史低價成為默認動作,"9.9 包郵 " 與 " 百億補貼 " 心智極其牢固。線下則被會員店、折扣店、零食連鎖重塑價格錨點,鳴鳴很忙和好想來之間的價格戰(zhàn)從街頭打到巷尾,如今還在爭搶港股零食第一股;盒馬、美團、京東也在爭相開硬折扣超市。

      這種 " 縫縫補補又三年 " 的心態(tài)下,本來大宗及耐用品消費會非常差,但國補挽救了局面。

      據(jù)商務部數(shù)據(jù),今年以來全國已有 6600 多萬人參與家電以舊換新,累計更新產品超過 1.09 億臺。上半年家電三巨頭中美的和海爾業(yè)績都比較好看,營收同比增長都在 10% 以上,凈利潤分別增長 30% 和 15.6%。只有董事長在多個公開場合 " 痛批 " 家電行業(yè)競爭現(xiàn)狀的格力,營收同比下降了 2.46%。

      趁著國補,人們趕緊把好幾年都沒換的手機也給換了,原本死氣沉沉的手機市場終于看到了希望。Counterpoint 數(shù)據(jù)顯示,1 月 20 日至 1 月 26 日,國補落地僅一周,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約 65%,出貨量超 950 萬部。

      小米第一季度成為國補的最大受益者,智能手機在中國大陸地區(qū)的出貨量份額同比提升 4.7% 至 18.8%,高端智能機銷量占比同比提升 3.3% 至 25%,手機 ASP 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達 1211 元,同比增長 5.8%。但當目標消費者在 Q1 提前滿足了換機需求,小米二季度智能手機業(yè)務收入同比立馬下降 2%。

      6 月份國補陸續(xù)結束的影響也立刻反映在 7 月份的社零增速上。7 月份社零總額同比增長 3.7%,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1.3%,以舊換新相關品類上,7 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、文化辦公用品類、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 28.7%、13.8%、20.6%,較 6 月回落 3.7%、10.6%、8.1%。

      消費總額上漲的背后,是大件商品和結構性亮點在支撐——汽車、家電、3C 撐起了增長。人們是因為有補貼、便宜才買。但不論是家電、3C 還是汽車,換一次夠用幾年甚至幾十年,某種程度上是預支了未來的消費。

      有點錢,但不多,不急花

      人們的錢除了流向消費,還會流向投資,投資是人們對未來信心的體現(xiàn)。

      7 月,居民新增貸款 -4893 億元,創(chuàng)下歷史同期新低。我國居民貸款主要集中在購房貸款,大家普遍不想借、不想花、不敢花,去年還出現(xiàn)了一波提前還房貸潮。

      作為 " 三座大山 " 之一的房子,2025 上半年,全國房地產開發(fā)投資 46658 億元,同比下降 11.2%;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 45851 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 3.5%。

      房價從 2021 年開始持續(xù)下跌,有人剛買房兩年就暴跌 100 萬,有人不僅趕上高房價還趕上高利率,甚至還有人失業(yè)后斷供,房子被法拍,法拍款不夠還房貸。

      過去三年,太多類似的案例,讓中國人曾經篤信的 " 買房即增值 " 的價值觀煙消云散。本來手里錢就不多,這下更不敢用來投資房產了。中介們每年都在說房價已經見底,但到 2025 年了,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在 5、6 月又跌幅放大,月均跌 1%,下跌速度回到去年 9 月新政前。房價究竟見底了嗎,還是沒人能給出絕對的答案。

      已經買房的人也在加速賣房,生怕房子在手里多一天就變成了負資產。作為房地產經紀行業(yè)頭部的貝殼,上半年二手房交易量依舊遠超新房,二手房占公司房產買賣交易單量的比例提升至 76%。

      去年在一系列政策 " 組合拳 " 的作用下,房價出現(xiàn) " 止跌回穩(wěn) "。但分化同樣發(fā)生在房地產市場,首先穩(wěn)住的都是一線城市的優(yōu)質房產,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認購就送黃金也沒人要,一線城市 3000 萬以上的豪宅搶著買的割裂現(xiàn)實還在上演。

      人們的錢不敢買房,銀行利率又一再下調,一部分錢便流向股市。今年 A 股和港股的流動性都不錯,A 股新上市 51 家企業(yè),募資 373 億元人民幣;香港新上市公司共 44 家(全部主板上市),募資 1070.61 億港幣。

      而作為具有避險屬性的黃金,價格還在持續(xù)飆升,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創(chuàng)出歷史新高。這也是為數(shù)不多被年輕人積極擁抱的資產,大家紛紛購買積存金、黃金 ETF 或者實物黃金," 買黃金總不會虧了吧?" 和泡泡瑪特、蜜雪冰城并稱 " 港股三姐妹 " 的老鋪黃金,2025 年上半年營收 123.5 億元,同比增長 251% 至 123.5 億元,凈利潤 23.5 億元,同比增長 290.6%。

     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里,出口受制于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;投資受制于債務約束和回報率疲軟;只有消費還有可持續(xù)、可釋放的空間。

      但在當下,消費這匹馬上的束縛還有很多:房價下跌、居民財富縮水壓制著耐用和改善型消費的自發(fā)回升,居民儲蓄的意愿依舊頑強;供應過剩,內卷嚴重,企業(yè)難以通過漲價改善利潤來反哺工資,從而制約消費乘數(shù);就業(yè)和收入雖然趨于穩(wěn)定,但信心修復還需要時間。

      年輕人消費信心的不足,很容易聯(lián)想到日本的低欲望時代。但日本在進入低欲望時代時,人均 GDP 已經超過 3 萬美元,是一個高度成熟的消費社會;中國 2024 年年底的人均 GDP 剛過 1.3 萬美元,很多消費升級空間還沒有完全釋放。

     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經濟學家們在爭論居民到底是 " 有錢不愿花 " 還是 " 沒錢不敢花 "。更準確的描述或許是," 有點錢,但不多,不急花 "。比起怎么讓居民花錢,如何提升居民收入,才是當下更關鍵的問題。

      覺得文章不錯,微信掃描分享好友

      掃碼分享

      熱門推薦

      查看更多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