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藍鯨新聞 8 月 11 日訊(記者 邵雨婷)繼寧德時代、億緯鋰能之后,鋰離子電池研發(fā)制造巨頭欣旺達(300207.SZ)也向港交所遞交 H 股上市申請,擬在香港主板上市,高盛、中信證券為其聯(lián)席保薦人。
若此次 IPO 成功,欣旺達將完成深圳、瑞士、香港三地資本市場布局,成為國內第三家實現 "A+H" 兩地上市的鋰電池企業(yè)。
作為全球消費電池龍頭,當前,欣旺達總市值超 400 億元。雖坐擁 107 億現金儲備,公司卻面臨增長難題:產業(yè)鏈議價權薄弱,鋰電池價格腰斬導致產品售價持續(xù)下滑,鋰電企業(yè)加速全球化布局,但高額的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形成剪刀差,現金流承壓明顯,海外擴張讓公司陷入資金饑渴,迫使 " 茂名首富 " 王明旺不得不啟動第四次 IPO 突圍。
三年分紅 5 億元、豪擲 40 億元理財," 茂名首富 " 仍想赴港募資
招股書顯示,1997 年,廣東茂名的王明旺和堂弟王威創(chuàng)辦了欣旺達,近 30 年來,公司深耕鋰電池行業(yè),主要從事鋰電池研發(fā)、設計、制造和銷售,產品涵蓋消費類電池、動力類電池及儲能系統(tǒng)。
時至今日,欣旺達穩(wěn)居全球消費電池第一名,與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建立了長期穩(wěn)定的合作關系,包括小米、聯(lián)想、理想、小鵬、榮耀等。據灼識咨詢數據,按 2024 年出貨量計,欣旺達在全球手機電池市場市占率高達 34.3%;公司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的筆記本計算機及平板計算機電池廠商,市占率為 21.6%。
這已不是欣旺達第一次叩響資本市場大門。
2011 年,欣旺達在深交所上市,2022 年,公司又在瑞交所上市,共募資近 4.4 億美元(約合 31 億元人民幣)。截至 8 月 11 日,欣旺達 A 股收盤價為 21.99 元 / 股,總市值為 406 億元。
2023 年 7 月,欣旺達曾試圖分拆旗下動力電池板塊的主體公司 " 欣旺達動力 " 至深交所創(chuàng)業(yè)板上市,估值高達 355.6 億元。不過,2022 年至 2024 年,欣旺達動力年內虧損分別為 12.6 億元、15.68 億元、18.55 億元。或許是業(yè)績不佳,上市計劃遲滯兩年至今尚未有動靜。公司這才將目光移向港股市場,試圖赴港發(fā)起第四場 IPO 沖鋒。
作為鋰電行業(yè)龍頭,欣旺達的資金儲備算是十分深厚。
記者注意到,今年 2 月份,公司曾發(fā)布公告稱,計劃拿出不超過 40 億元進行投資理財,不超過 3 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。2022 年至 2024 年,欣旺達分別派付股息約 1.2 億元、1.49 億元、2.22 億元,三年間累計派息近 5 億元。
此次 IPO 前,王明旺、王威分別持有欣旺達 A 股 19.60%、7.18% 股份,為單一最大股東。憑借鋰電池產業(yè)崛起,創(chuàng)始人王明旺的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,一躍成為 " 茂名首富 ",《2025 胡潤全球富豪榜》顯示,王明旺、蔡帝娥夫婦以 115 億元的財富位列第 2295 位。
對此,欣旺達表示,公司啟動 H 股上市申請主要為深入推進全球化戰(zhàn)略,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,提升國際品牌及綜合競爭力。
根據欣旺達的戰(zhàn)略,公司擬將本次香港 IPO 募資金額用于實現公司的國際增長策略;用于研發(fā)、運營的數字化及智能化升級;用于潛在投資或收購上下游業(yè)務;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。
產品售價下降,應收賬款規(guī)模龐大,海外擴張亟需資金支持
資金寬裕仍赴港募資,其背后是欣旺達的產業(yè)鏈議價能力較弱,龐大的應收賬款規(guī)模和壞賬風險讓公司承受不小壓力。
目前,欣旺達的年營收已站上 500 億元的高位,但業(yè)績波動較大。2023 年,欣旺達營收同比下滑 8.2%,為該公司上市 13 年來的首次下跌。
據招股書,2022 年至 2024 年以及 2025 年第一季度(以下簡稱 " 報告期 "),欣旺達錄得營收分別為 521.62 億元、478.62 億元、560.21 億元、122.89 億元;期內利潤分別為 7.63 億元、3.31 億元、5.34 億元、1.65 億元;經調整凈利分別為 12.56 億元、11.9 億元、15.9 億元、4.16 億元。
其中,消費類電池占據公司收入的核心。報告期內,消費類電池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61.4%、59.6%、54.3%、53.8%;動力類電池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24.3%、22.6%、27.0%、24.8%;儲能系統(tǒng)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0.9%、2.3%、3.4%、2.9%;其他產品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13.4%、15.5%、15.3%、18.5%。
具體來看,欣旺達的營收中,有四成來自前五大客戶。
報告期內,公司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占同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58.1%、47.7%、44.3% 及 40.3%,其中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占同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28.6%、24.1%、20.7% 及 16.5%。
客戶集中度較高的同時,欣旺達的產業(yè)鏈議價能力較弱。
近幾年,全球消費類電池出貨量存在一定波動,受碳酸鋰等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,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,2023 年,鋰電池價格幾乎腰斬。由于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,欣旺達的產品平均售價相應下降,導致收入顯著滑坡。
報告期內,消費類電池的平均售價分別為 66.2 元 / 只、57.6 元 / 只、51.9 元 / 只、46.0 元 / 只;動力類電池的平均售價分別為 1.1 元 /Wh、1.0/Wh、0.6/Wh、0.5/Wh。
這也導致公司存在龐大的應收賬款規(guī)模和壞賬風險。
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,欣旺達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107.52 億元,存在貿易應收款及應收票據 147.26 億元,但流動負債中存在借款 131.94 億元,存在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 251.66 億元。
近年來,鋰電價格戰(zhàn)倒逼企業(yè)加速全球化布局。欣旺達也不是例外,報告期內,欣旺達的海外營收占比分別為 43.3%、42.7%、41.8%、40.4%。
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,欣旺達已有 25 個生產基地投入運營或建設。其中,公司在海外設有 6 個生產基地,分布印度、越南、泰國及匈牙利。
2024 年 7 月,欣旺達決定在越南投資建設生產基地,用于生產消費類電芯,SiP 模組及電池包,總投資不超過 20 億元。越南基地預計于 2026 年開始試生產,2026 年底約 30% 的設計產能投入運營,2028 年全面投入運營。
在技術迭代加速與價格戰(zhàn)白熱化的雙重擠壓下,鋰電企業(yè)正從規(guī)模擴張轉向生態(tài)競爭,當消費電子紅利消退時,全球產能布局既是突圍路徑,也是新的財務杠桿,看似 " 不差錢 " 的欣旺達,在競爭慘烈的鋰電賽道,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擴張。